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资源综合利用与甘肃经济发展

来源:能源与节能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资源综合利用与-ff肃经济发展●贺恒信吴天任张园甘肃省是能源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工业经济结构足以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真:业为主的竹份。同时,又是经济及利:会发

资源综合利用与-ff肃经济发展●贺恒信吴天任张园甘肃省是能源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工业经济结构足以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真:业为主的竹份。同时,又是经济及利: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并且近年来同东部、,卜部发达竹区的差距不断拉人的竹份。如何正确认识甘肃自然资源刀:发利用的现状及亿全同经济发展小的地位和作川,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和综介利用的有效对策,从而依托优势资源和现实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工业资源存帚累积优势,求得社会纤济稳定协调发展,是甘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甘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小,沙漠,戈壁占—i:地面积的26.4%,土地资源数量大但可利用土地比重小,耕地仅占总面积的7.?%::E地资源与人口分布业不协调,河西走廊地广人稀,陇中、陇东南山大沟深,人多地少。气候复杂多样,日照充足,降水变率大,全省年均降水302毫米,水资源总最只及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全省2/3地区属干早半干早地区,森林复盖率只有7.5%,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平均低34%,农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末位,粮食不能自给,温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另一方面,I.I.肃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种80种,有26个矿种储量居全国前6位,居第一位的有11种,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开发潜力大。:让足于资源开发,甘肃形成了在全冈具有重要地位的有色金属、能源、T1油化弋:.机械等实力雄厚的甘肃主导工业体系。但是,甘肃目前优势资源及其开发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从能源方面来看,长时期来甘肃一六是我冈能源开发的重点和重要的能源输出省。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丁重大改变。1989年全省可供消费的能源,调入调出相抵后净调入折合530.24万吨标准煤(净调入晕比上年增长12.14气),占该年全省可供消费能源总量的大约1/4。扑肃是一个贫煤省,而且煤炭资源榘小分布于兰州——靖远一—华亭一带,对甘肃经济发屣只有重要意义的河西地区严重缺煤,每年需从外省调入400万吨左右,石油的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全省的石汕年产量十多年来在150万吨上下徘侗,省内庞大打油炼制加:卜能力不得不上要依赖外省的石油资源,甘肃的水力资源是丰富的,理沦蕴藏量为1527万千瓦,共小可刀:发的容最为915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且开发条件好,综合效益高。但水电建设州期长,一次性投资高,与需求迅速增氏的矛盾突出。其次,甘肃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但日前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某些主要的技术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综上所述,什肃省能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日趋尖锐。从矿产资源看,甘肃的黑色金属矿产并不丰富,尤其是缺富铁矿,这就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是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有色金属工业居全省各工业部门之首。但其发展也存在刁;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依托丰富电力资源而发展起来的铝冶炼业在甘肃占有重要经济地位,日前电解铝产量已达全国首位,但甘肃几乎没有铝:匕资源,原料全靠外省提g㈠白银公司的铜,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产量已大幅度下降。资源优势最大的是金川的以镍为主的多金属共生矿,仅镍金属储量就占国内镍储量的70%以上,在世界同类矿床中居第二位。综上所述,以丰富的能矿资源为依托,以能矿资源开发为小心建立起来的甘肃工业经济的超重型结构框架,奠定了甘肃在我国建国数十年中的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的地位。但是,某些能矿资源的逐渐枯竭羽I已经建成的开采加工能力闲置的矛盾,能源生产增长缓慢同高耗能的原材料工业迅速发展的矛盾加剧,是甘肃今后长远发展面临的新问题。2几十年来,使甘肃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双重二元化倾向:一是中央投资办起的规模大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群与落后脆弱、技术水平很低的地方企业、乡镇企业并存,二是重重轻轻,即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这种二元结构表现在布局上是少数相当发达的城市工业区和广大农村的落后生产方式并存,表现在生产组织上是主要的大中型企业生产协作链条基本上甩在省外,造成省内产业关联度低,主导产:业单了2寓一,白组织能力差,整体竞争能力不强,改革廾放以来,山于区域投贤政策向为;祁帧斜,“六五”、“七五”国家在甘功·的投资比重口.益减少,这就使得原先的发展模式准以为缎。一方面由于价格体系刁;合理而使甘肃利益流失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国家的补偿性投入不断减少,从而使汁肃财政拮据,经济发展同其它什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闪此.川·肃顷先那种单一发展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的老路必须改变。近几年的经验表明,进行地区十㈠+:此结构凋班,不能离开贤源优势—,孑科技优势,搞“大而全、小而个”。如果不适当地强调“重的火爪,仟的太轻”的状况,转I勺“全能型”结构进行行业、产业调控,势必进一步加剧结㈠上的趋刊仆;,i离散",;>f;符什I门㈨Ui有的资源及-卜业睫广:仆址区位优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八.卜业化门速发展寸驯,对能源蛎付f:㈠“川,端求十分Irl:盛。JI.j舶·{lc·能源乐付*:[:I:业优坍,在同家+小/(:力布局小,址沿扼河主籼线和胧诲——兰新二级轴线的复合邡。按网家部署,这坦将发展成为以水电外发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乖点,适度发展行关Arl25.业的开发西部地带的重要基地。随着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开通,.JI‘肃又处在连结我闪小部、东部地区以至我网与小亚、欧洲的陆路大动脉的必经之地,这些部为实现仑方位开收,促进…JI.肃经济发爬提叭丁良好机遇。冈此,l,.肃要从㈠母的现实优势出发,即依托能源。扩产济源比讣,fA托/、吖,型‘污干企业比讣,以六屯外发、/j·色、.1C卞化[:力光导,北动适股加:f:!Ik发扬,形成能源一—一坍源——加]:川刚公的综合j、业体系,爪点发腿九介州的价格体系,I,¨样能提供I·i额资金积累的吼材料:厂业,这址.II.尉经济发蜒的现实道路。5汁肃走以资源合理开发为先寻,原材料刁:业为m点,相关产材门笨蝗加.I:力后续,址立资源节约璎经济的路子,着重要解决以下若干方面的问题。].甘肃经济发展及资源合理开发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同东部及邻近省区的横向经济联系与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开发使用效益。(1)丙北地区是我国唯一煤、屯、汕、气四大常规能源皆富的地区。因此,如何在发挥甘肃水电优势的同时,利用新涩丰富的油、+(资源,陕西、,厂夏的煤炭资源,青海的水电资源,以支持甘肃高耗能工业发展及解决富裕的石汕化工加丫:能力与原材料的矛盾,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㈠前,以黄河—匕游经济刀:发区沟想为基础的合作框架已纤被网家和各有关省区接受。沿黄河的经济走廊足一个汲为有前景的能源重化工:经济区域,实施开发将会进一少肩动汁肃的经济振兴。(2)在我网东部地区加工工业仍对甘肃基础原材料产品有强烈需求的情况飞;,衬必要以原材料产品的可靠供应为纽带加强同东部省区的经济联系,换取甘肃经济发展急需的资金与技术,迅速提高原材料;I:业的技术水平,并逐步深化初始原材料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进而积累资金,改苒投资坷:境,为产业结构的转换创造条件。.2.在产业绎构通过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发展资源生产的近亲产业,进一步提高原材料产品在本省的加工程度。改善甘肃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化,发展新兴后备产业。主要是:(1)对铜、钥等已有强大冶炼能力而资源不俎的行业,要进一步实行炉内、外梢炼,介金添加,强调延长小产:链,由单纯的采选冶炼向提高成材率,延伸到生产具有—·定加工深度,质量、6^种、规格对路的型材延压的方向发展。(2)对某共资源枯竭趋势明驻的大中型企业,强调向后飦资源允足,采选冶炼椰丁技术栅近而山勺:各种原因尚未充分发展寸行业转移。则白银的铜冶炼加:厂能力向铅计冶炼加:厂业转移j(3)Iiiql纯的金属矿产资源刀:发利用向甘肃只有丰富蕴藏,但尚未引起允分重视的非金属矿产资源f1:发利川的方向转移。(4)石化工业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应向精加工和深加工的方向发展,以技术和质址取胜,吸引外地打油流向甘肃。另外,扑肃煤炭资源虽不充裕,但其中的化;厂用煤则占确·较大比例,应考虑适寸建立和发展阡肃的煤化工工业。随着宝鸡至巾卫铁路的建成通车,加快华亭矿区煤灾资源的刀:尖,实施煤,U转换,并发展炽化工及建材工业,建成甘肃东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化-七基地也是极力重要的。(5)能源叫:广:建没除继续大力开发水电外,应集中力量解决太阳能利用中光电转换率低的关键技术堆点,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汁谢资源丰富、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6)在整个工业布局上,注意加强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介,促进本竹为电化丁业提供顷材半;帕川、矿业及以重化:㈠㈠;、品为哑料的地方加丁丁、1k的发S.能矿资源节约和综合利是;;(1)目前,扑肃一次能吨标准煤)。而且,高耗能工·I‘分尖锐。…fr肃每亿儿工业产1.47价,灶上海市(折合2.57与开发并重,以:1Y约为主”的用以及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是甘肃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中心课题。主要源人均拥有量(折合0.吨标准煤)远低于全国下均水平(折合0.业项臼集中,近年来农业排灌及居民消费量急剧上升,能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值能耗(折合12万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折合;.62万吨标准煤)田J7万吨标准煤)的』.66倍,可见节能潜力是很大的。Pq此,要坚决贯彻“节争/能源政策。一方面,大抓设备、:亡艺技术改造节能,另一方面,抓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实行系统节能或曰广义节能。:后者在目前尚未引起亢分重视。而事实上据专家测算,这种节能占节能潜力的2/3,只要认真对待,可产生巨大节能效果。(2)甘肃矿产资源开发因设备陈旧、超期服役,机械化及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低等原因,在开采中回釆率低,采富弃贫,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在选矿中,矿石回收率低,在冶炼中,伴生有价元素回收率低,在加工中,深加丁精加下:十分不够等问题仍相当突出;这些都是.J1·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飞前,对已开采的旷产资源开发利用巾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大型矿山要提高采矿机械化、门动化水下,更新采、装,运设备,小型特别是乡镇群办矿,:卜要是进一步贯彻“矿产法”,加强管理,纠爪乱采乱挖,破坏资源的行为,并逐步实现半机械化中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型共中矿要0n强伴十有价元素的综合问收利用,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4.甘肃经济发展的需要同资源能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最终要蚕科学技术去解决。闽此,使资源型产业群落转变为资源——技术型产业体系,是甘肃经济求得较好发展的根本所在。(1)目前,特别要把高新技术导向资源的地质勘探,以及发展资源开发近亲产业、深加工的后续产业的新产品新:[:艺。例如深部找矿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材料,大型柳“床开发及釆、选、冶、加工的新技术等。(2)要把不断增加工业技术的总量和依靠技术要素的合理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有活力的科技网络体系。在尽快吸收冈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武装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基础上,发挥技术密集区的辐射功能,提高产业及Ix:域化协作水平,推动资源——技术型产业集闭建立,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小小型企业,特别是县乡企业扩散转移,加快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步伐,使甘肃资源优势尽快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商品优讣和最佳经济效益。(3)特别注意发展和引进节约资源的技术,例如·口水,节能·,节材新方法、新工艺和“三陵”综合处理的新技术,解决甘肃工业生产高能耗、高物耗、低效益的问题。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嗫化政策投入是推动甘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仍然是搞活大小型企业,在产业政策的范围内给企业更大的自主权,使企业能以市场为导向安排;㈠乩,以质量、品种、效益为中心,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这才有可能使企业重视和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逐步走上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2)调整不合理资源价格,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的关系背离了价值规律,生产资料的价格扭曲,原材料产品价格过低,导致资源省利益严重流失,是我国资源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提高资源价格势在必行。尊重价值规律,运用价值规律,才能增加资源供给量,迫使下游产业挖潜,综合利用,增加技术含帚,也才能给资源工业的发展注入活力。(3)制定资源开发的鼓励政策,鼓励跨省,跨地区联合,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合资开发。这样才能使东部地区来甘肃投资,外商来甘肃投资,傲到优势互补,利益均沾。甘肃资源丰富,但刀:发缓慢,主要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要深入研究各项联合开发政策,和沿海卒部省区实行区域优化分刁:,以补偿贸易、技术转让等各种灵活的方式,推动甘肃的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的调整o(』)强化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要坚决对全省的资源进…·步统一管理。强化法律管理,辅以政策导向,改革浪费资源的不合理管理体制,理顺中央、地力·与部门对资源的管邵权限羽!范阐。(作者工作单位:贺恒信,兰州大学管理系,吴天任,甘肃省科委,张囚,中国科学陀兰州冰川冻土研完所)(本栏责任编辑:谢增虎)”卜·+,+卜+十-.‘+—,书讯:


文章来源:《能源与节能》 网址: http://www.nyyjnzz.cn/qikandaodu/2020/0731/433.html



上一篇:能源词汇英译
下一篇:心相映

能源与节能投稿 | 能源与节能编辑部| 能源与节能版面费 | 能源与节能论文发表 | 能源与节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能源与节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