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能源与节能 》栏目设置[06/29]
- · 《能源与节能 》投稿方式[06/29]
- · 《能源与节能 》征稿要求[06/29]
- · 《能源与节能 》刊物宗旨[06/29]
三代采煤人见证70年“能源革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仝晓军检查电气开关电流的整定值。 受访者供图 仝晓军检查电气开关电流的整定值。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太原3月5日电 题:三代采煤人见证70年“能源革命” 作者 高雨晴 吴玲 孙炎宾
仝晓军检查电气开关电流的整定值。 受访者供图
仝晓军检查电气开关电流的整定值。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太原3月5日电 题:三代采煤人见证70年“能源革命”
作者 高雨晴 吴玲 孙炎宾
“挖煤不下井,输煤不见煤。”这是“煤三代”仝晓军正经历的智能煤矿时代。
从人工打眼放炮到半机械化、从综合机械化到智能化开采,70年间,仝晓军一家三代见证了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煤炭开采的“技术革命”,也见证了山西能源由“黑”变“绿”的历史变迁。
“别看我年轻,但我和煤矿结缘时间可不算短了,这要从我爷爷那一辈儿说起……”3月5日,山西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矿综采一队技术主管仝晓军对记者说。
1989年,仝晓军出生于煤矿世家。其爷爷仝佃富和父亲仝广都曾是井下矿工。受家人“煤矿背景”影响,仝晓军选择采矿工程作为大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便踏入煤矿行业。
仝晓军在图纸上测量工作面距离地质构造的位置。 受访者供图
决定去煤矿工作前夕,父亲带仝晓军来到其爷爷家。上世纪五十年代,爷爷仝佃富成为一名煤矿工人。那个年代,井下工作面条件差,采煤都是炮采,靠人力用板锹攉煤。
仝晓军回忆爷爷的话称,“那时一个班最多出一百多吨煤。一个班下来,一脸煤黑,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汗水把衣服全部浸透,特别是冬天,衣服干不了,第二天套在身上,冻得钻心疼。”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仝广所在矿山井下条件改善许多,采煤已从爆破采煤发展为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采煤都是采煤机组割煤,从木支护转为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安全系数高多了。”仝晓军介绍。
不变的是,在外人看来,矿工依旧是“苦、脏、累”的代名词。爷爷的回忆、父亲的讲述始终在仝晓军脑海里萦绕,曾使其产生过动摇的念头。
“而我却赶上了好时候。”2016年7月,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选定同忻矿8202综采工作面作为试点,建成国内首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该项目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同年,仝晓军进入该集团工作。
仝晓军在皮带顺槽集控平台观察智能化工作面设备的运行情况。 受访者供图
没有机械轰鸣声、没有飞扬煤尘,整洁敞亮的调度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在监控屏幕上各类数据跳动间,就将煤炭输送到地面。“如今,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只需每班定员8人,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安全系数提高,单面产能达到1560万吨。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仝晓军说。
安装、维修设备,检查数据,画图纸……是仝晓军的工作日常。尽管设备越来越智能化,但井下工作依旧辛苦。不怕苦、脏、累的他,立志要在地表深处干出一番事业。
仝晓军所在的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矿只是山西“能源革命”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已有80处综采工作面推进智能化建设,投入使用51处;新元煤矿建成中国首座5G煤矿,塔山等6座煤矿陆续实现5G入井;各类机器人、智能化设备在该省各大煤矿陆续“上线”。
在仝晓军看来,中国煤炭行业发生了“质变”,新一代煤炭人未来可期。几代煤炭人期待的“无人化开采”梦想正在越来越多的矿井中变成现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p>
文章来源:《能源与节能》 网址: http://www.nyyjnzz.cn/zonghexinwen/2021/030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