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能源与节能 》栏目设置[06/29]
- · 《能源与节能 》投稿方式[06/29]
- · 《能源与节能 》征稿要求[06/29]
- · 《能源与节能 》刊物宗旨[06/29]
实现碳中和不能一窝蜂发展绿色能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关于气候变化,你需要知道两个数字:第一个是510亿,第二个是0。”比尔·盖茨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如此写道。510亿是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大致吨数,
“关于气候变化,你需要知道两个数字:第一个是510亿,第二个是0。”比尔·盖茨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如此写道。510亿是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大致吨数,0则是需要达成的目标。
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做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而中国则在去年的联合国大会上表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又意味着怎样的投资机遇?
据中信证券首席政策分析师杨帆的测算,2030年中国碳达峰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20亿吨左右,与现在大概有不到20%的增长。这意味着在10年之内,能源的结构包括工业生产、消费等都将做出快速的变化。
更具体来看,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指出,从能源的来源、中间转化技术,到终端使用的模式、技术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一言以蔽之,以当前化石能源为主的系统要转变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系统。(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目前的比例大约是15:85,2050年左右有可能要倒过来,变成以非化石能源为绝对主体。”李政认为,巨大的变化下隐藏着巨大的投资和产业机遇。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亦表示,气候问题的根本解决方式应依靠下一次财富创造方式的变革,创造财富的源泉不再是地球的资源,而是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中国实现碳排放目标,一方面有赖于推广和利用新能源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但不可否认的是,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建立在大量投资的基础上。因此,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认为,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激励机制,以推动碳减排、碳中和的目标实现,其中包括碳减能、碳交易的机制,生态修复的激励机制,用能权的配置和交易机制等。
面对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上最火的“碳中和”概念,李政明显感觉到金融界正在行动起来。而作为会上唯一拥有与气候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专家,李政既从专业维度做出补充,又为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提供了全貌。
01 打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幻想
关于碳中和的投资趋势,从做科研的角度有什么建议?
李政:金融实际上是一个龙头。从宏观的意义来讲,这有利于推动新的绿色发展和抑制可能有金融风险的资产。
从大方向来看,就是大家不要光迷失于概念、名词上的东西,要看全。一方面是补充技术维度的知识,另外也想提醒大家,碳中和不能一窝蜂地只是发展绿色能源,实际上这是一个系统,要看到里边的结构和全貌。
刚才杨帆提到,要从2060年反过来看现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这样系统的思考,长时间、全生命周期的方法论是很可贵且重要的。还有徐林谈到产业政策的历史教训,把产业制度做得更加的完善,要坚持标准做高质量的尽职调查。在战略上要去明白全局,在战术上要去遵守规则和标准,不能光想着去赶风口占便宜,这是我今天印象比较深刻的。
目前关于气候变化、能源这些方面的研究资金来自哪里?未来民间资本的力量要发挥多大的作用?
李政:以我们为例,资金来源量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量是国家的科技经费,是竞争性的,我们称之为以科技创新为目的的纵向科技计划;第二部分我们叫横向项目,来自于企业的技术需求;第三部分是国际合作,就是和国际上的企业以及合作伙伴开展一些项目。
研究碳中和、碳达峰,民间的资本一定要参与进来,也有必要参加进来。一方面这对投资者本身来讲是巨大的风口,另外民间资本不参与这件事就没有意义了,要发挥以一带十,以政府的杠杆撬动10倍社会投资的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肯定是离不开巨大的投入。以我比较熟悉的电力为例,要实现一个以非化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估计跟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要100万亿元到138万亿元之间,其中50%的投资都是电力的,而这里边,有大概60%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所以投资额是挺巨大的。
投资者都想物色有潜力的标的,在你看来,怎样的企业才是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有潜力的企业?
李政:举个例子,我最近刚刚探访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现在他们的核心技术可以扩展到新能源的板块,做风力发电,对他们来讲,现在发展机会就来了。原本前几年,他们新能源方面的销售收入还是20亿元左右的规模,但在去年已经达到了100亿元。
文章来源:《能源与节能》 网址: http://www.nyyjnzz.cn/zonghexinwen/2021/0417/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