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专家:蓝色燃料或成中国能源转型桥梁

来源:能源与节能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Leonid Kovacic 据中石油规划规划司司长朱兴山介绍,2030年中国能源总量平衡将增加近1/3的天然气比重。他指出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比重将增加12%,煤炭比重将下降44%。到2060年,中

作者:Leonid Kovacic

据中石油规划规划司司长朱兴山介绍,2030年中国能源总量平衡将增加近1/3的天然气比重。他指出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比重将增加12%,煤炭比重将下降44%。到2060年,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煤炭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

目前,煤炭在中国能源平衡中占据主要地位,高达56.8%。从生态的角度来看,这是最不利的情况。中国制定了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国家为此制定了目标,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在生态条件较差的地区,甚至出台了严厉的限制煤炭使用的行政措施。例如,去年河北省严格控制污染环境、排放严重碳排放的工业领域,包括钢铁厂。省政府甚至要求部分钢铁企业停产。

中国的长期目标是转向清洁的非化石能源。但这个过程相当缓慢。按照目前的状况,非化石能源占总能量平衡的比例不超过15%。朱兴山认为,天然气是通向可再生能源、实现碳中和的最佳桥梁。他预测,如果到2030年煤炭和石油产品在国内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然比较高,分别为44%和18%,那么到2060年,平衡将完全向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倾斜。分别为 75% 和天然气。 11%。

中国的自产能源不足以保证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中国今年进口了40%以上的蓝色燃料。俄罗斯是中国天然气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而土库曼斯坦目前在中国管道天然气中排名第一,约占中国管道天然气供应量的70%。但俄罗斯也在增加其天然气供应。西伯利亚之力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后,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量将位居中国天然气供应总量的第三位。

西伯利亚输电管道全长3000多公里。根据合同,2024年进入满负荷运行后,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比之下,土库曼斯坦2019年的天然气供应量为312亿立方米。俄罗斯在这方面有能力增加供应,天然气价格便宜:土库曼天然气供应价格为每千立方米210美元,缅甸为340美元,乌兹别克斯坦为180美元。 Gazprom 去年第四季度的价格为 126 美元,平均价格约为 150 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指出,考虑到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中俄将在这方面加强合作。未来的领域。

俄罗斯对天然气出口的多元化感兴趣,而中国是这方面的首选市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已经在设计中,年输气能力约500亿立方米。黄晓勇教授指出,这条管道将连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地区。中国南方地区主要依赖液化石油气。

澳大利亚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液化气供应国,其次是卡塔尔和美国。长期以来,中国对美国的液化石油气寄予厚望,但随着与华盛顿关系恶化,北京也在考虑液化石油气供应多元化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越来越关注俄罗斯。除了长期的管道天然气合同保证对中国的供应外,俄罗斯也在增加液化气的供应。 2020年液化气供应量翻番,达到500万吨。就这样,俄罗斯进入了中国液化气供应的前五名。此外,合作正在扩大。在“亚马尔液化气”项目中,中海油和中国石油旗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占10%的股份。在刚刚通过的彼得堡国际论坛框架下,俄罗斯诺瓦泰克与浙江能源签署了一项基本协议,条件是15年内“北极LPG-2”每年供应100万吨液化气。据悉,液化气供应条件为目的港浙江能源在中国液化气支线港的船舶上交货。其中一部分将用于新电站。


文章来源:《能源与节能》 网址: http://www.nyyjnzz.cn/zonghexinwen/2021/0626/1799.html



上一篇:听!来自“深海一号”能源站的砰砰心跳
下一篇:叫停退役动力电池储能建设国家能源局向万亿储

能源与节能投稿 | 能源与节能编辑部| 能源与节能版面费 | 能源与节能论文发表 | 能源与节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能源与节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